在海宁市斜桥镇,家家户户逢年过节或是婚嫁、上梁一些重要日子里,都喜欢准备粉塑糕点来庆祝,寓意着吉祥喜庆的粉塑,传递出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斜桥镇永合村,有一位守业40年的粉塑老匠人吴洲荣,他用作品讲述着文化习俗,用坚守诠释着匠心和传承,是第三批海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入行40年,从做面点一步步走到捏粉塑
说起粉塑,不少年轻人会感到陌生,吴洲荣介绍,其实粉塑就是以糯米粉和面粉为原料,蒸熟后捏成粉团、拌进颜料,再用手工捏塑成不同形状,制作成人物、动物等造型,是一项传统的民间手工技艺。
将粉团在手掌中一搓,再用小刀灵活地一捻,不到5分钟,一条活灵活现的粉塑彩龙便诞生在吴洲荣手中。
吴洲荣今年55岁,今年是他入行的第四十年,回忆起当年拜师学艺的经历,吴洲荣说道:“其实最早我是做点心出身的,那时候是1985年,原来庆云老街上有一个老师傅在镇上开点心店,叫朱福春,那会儿我刚初中毕业,跟着他做点心。”刚开始,吴洲荣跟随师父学习面点技巧,后来发现了师父还有粉塑这项“手艺活”,便开始向师父讨教粉塑技巧。“主要也是因为自己喜欢。”吴洲荣说。
学习了两年多后,吴洲荣的粉塑手艺越来越精湛,“差不多可以出师了。”师父的一句话,让他决心“自立门户”。刚起步时,吴洲荣传承了师父的衣钵,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点心店,期间,他一直没有扔掉粉塑这项手艺,镇上谁家结婚、上梁有需要,都会找他来帮忙制作粉塑元宝。
“一般有喜事都会需要粉塑糕点,最近几年挺忙的,附近上梁结婚的人家比较多。”渐渐地,粉塑匠人的名气在乡间邻里传了开来,前来订货的客户越来越多。于是,吴洲荣和妻子一商量,决定将点心店关了,专心做起粉塑糕点。
既是家门口的手艺人,也是非遗技艺传承人
起初,吴洲荣把手工作坊开在家里,“2000年的时候,都是乡亲们自己拿了面粉来找我加工。”随着生意越来越好,他在镇上找了一家店面,登记了营业执照,走上了规模化运营的道路。
一揉、二捏、三搓,再用小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吴洲荣告诉大潮君,生意再好、订单再多,流程也马虎不得。“尤其是过了年之后上来的旺季,3月份、4月份订单最多,有时候一天要做20多单,甚至30多单。”吴洲荣表示,从原料到成品,制作一担粉塑元宝,起码得一个半小时。
生意特别好的时候,吴洲荣常常需要通宵赶制粉塑元宝,有时候一个人忙不过来,还要喊上徒弟和家人一起帮忙,“因为需要保持新鲜,所以当天要做出来,晚上要叫好几个人帮忙。”在吴洲荣的工坊桌子上,摆着两担“新鲜出炉”的粉塑元宝,大潮君发现,每担上梁元宝上都盘踞着一条龙,最上方还有四位粉塑小人。“元宝象征财富,龙是传统寓意中的祥瑞,上面的面人是文将、武将还有财神爷,都是为了讨个好彩头。”吴洲荣介绍道。
2020年,吴洲荣获评嘉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如今,粉塑这门手艺逐渐淡出大家视线,为了让正在消失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吴洲荣收了外甥女於丹萍为徒,将自己所学都传授给了她。经过三年多的培养,於丹萍已经熟练掌握了技巧,手艺跟师父不相上下。“希望能把这门手艺传承下来,让大家都知道有这门手艺,最好有小孩子愿意学。”
吴洲荣告诉大潮君,“六一”国际儿童节马上要来了,他准备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六一”活动,让更多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传统民俗的魅力。
下一篇
既是家门口的手艺人,也是非遗技艺传承人吴洲荣告诉大潮君,“六一”国际儿童节马上要来了,他准备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六一”活动,让更多的小朋友们感受到传统民俗的魅力。
海宁市属于浙江省海宁非遗文化,由嘉兴市代管海宁是浙江省辖县级市,由嘉兴市代管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北岸,介于北纬30°15’~30°35’,东经120°18’~120°52’之间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呈海宁非遗文化;
1、嘉兴市海宁市宣德路,是一个地方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让非遗活起来,斜桥镇打造了一个皮影戏馆,海宁皮影戏馆也叫海宁皮影戏演艺中心,位于嘉兴市海宁市宣德路,皮影馆内陈列着斜桥皮影制作工艺演出掠影皮影戏传承;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在龙虾节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