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夏区非遗 揉、搓、捏、贴、刻、压、粘……陶艺非遗课程进课堂,江夏实小2000余小学生“玩泥巴”玩出花样

资迅| 2025-02-06| 0

长江网10月15日讯揉、搓、捏、贴、刻、压、粘……老师和学生一起感受千年陶艺传统文化。15日,在武汉市江夏区实验小学的陶艺课堂上,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做陶艺作品。据悉,江夏区实验小学是该区4所陶艺基地学校之一,本学期该校开设了非遗文化特色校本课程——陶艺课,覆盖三至六年级的2000余名学生。

陶艺始于土,成于火,是土与火的历练,伴随着人类生生息息数千年。给陶艺打造一方舞台,不仅是对陶瓷技艺的传承,也是对人文精神的延续。江夏具有陶瓷文化传统,大名鼎鼎的“湖泗窑址群”就在江夏,它展现了湖北地区1000多年前陶瓷生产营销盛况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遗进课堂,学生“乐陶陶”。学校供图

在江夏区实验小学的课堂上,陶艺老师向学生们耐心讲解陶瓷文化和制陶技巧,让学生对陶艺制作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还现场展示练泥、拉坯、修坯等工艺流程,并手把手地进行指导,让他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孩子们认真地看、仔细地学,泥块在他们的手中通过搓、捏等过程变成了器皿形状。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陶泥作品,虽然不是很精致,但孩子们都很开心。

江夏实小陶艺课程覆盖三至六年级。学校供图

陶艺课的开设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更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四(1)班学生胡熙茹说,老师教了很多陶艺知识和制作技巧,她从制作陶艺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五(3)班学生黄雨亭称 ,“看到自己的作品烧制后居然这么漂亮,心里很有成就感。”

玩泥巴也要玩出各种花样。学校供图

该校校长罗建兰表示,经过先期举办的陶艺夏令营活动,学生们对陶艺的兴趣和热情都非常高,所以经学校研究后,开设了陶艺课。罗建兰说,陶艺课已经成为江夏实小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制陶过程也是一个育人过程,不仅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严谨学习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还能增强少年儿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记者向洁 通讯员陈克茂 张超)

相关推荐

江夏区非遗 揉、搓、捏、贴、刻、压、粘……陶艺非遗课程进课堂,江夏实小2000余小学生“玩泥巴”玩出花样

江夏区非遗长江网10月15日讯揉、搓、捏、贴、刻、压、粘……老师和学生一起感受千年陶艺传统文化。孩子们认真地看、仔细地学,泥块在他们的手中通过搓、捏等过程变成了器皿形状。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陶泥作品,虽然不是很精致,但孩子们都很开心。玩泥巴也

资迅 81 2025-02-06

江夏区非遗(江夏区非遗传承人)

超市武汉金口的肉圆子超市可买到,正常超市里都有武汉市江夏区金口生炸丸子非遗传承人谢修文和店内的师傅们却一点都闲不下来,因为每天来谢氏老金口七号宴店里采购丸子的顾客络绎不绝江夏区非遗;地点江岸区中山大道677号内容手工集市迎新春,非遗互动寻年

资迅 10 2024-01-28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