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非遗文化陷“富饶中的瓶颈”:古资源需“新包装”

资迅| 2024-01-28| 0
原标题:甘肃非遗文化陷“富饶中的瓶颈”:古资源需“新包装”   中新网甘肃庆阳5月10日电 (记者

原标题:甘肃非遗文化陷“富饶中的瓶颈”:古资源需“新包装”

  中新网甘肃庆阳5月10日电 (记者 魏建军)“甘肃非遗文化资源富集,但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才创新方面缺失,面临发展传承创新的瓶颈。”9日,甘肃省文化厅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刘卫华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古老的非遗文化急需现代化的“新包装”。

  5月9日至10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发展研讨会暨传承人对话活动在甘肃庆阳举办,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和甘肃非遗传承人们共同探讨新时代下非遗文化创新,破解发展难题。

  刘卫华口中所谓的“发展瓶颈”,主要是指甘肃非遗文化创新方面的困境。目前,甘肃香包、剪纸、皮影等工艺品“频频出海”至欧美和东南亚等国,但在创新设计特别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的能力远远不足。”

  甘肃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8项,省级代表性项目493项;有41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617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卫华说,不可否认,这些年传承方面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也明显感到“传承人普遍存在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加上经济相对落后,“远远达不到融入现代生活的需求”。

  刘卫华说,“传承人研修班”是提高非遗传承人文化素养、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下一步,甘肃还将引导各类传承人进入校园,“直接与传承人、设计师传承对话”。

图为庆阳香包从业者制作香包。 魏建军 摄

  刘卫华的这一观点,陇东学院历史地理学院教授马啸对此深有感触,“提高文化素养”对于传承非遗文化非常重要。他说,甘肃乡村“绣娘”做的一些东西,产品老化的情况很严重,尤其在产品创新和设计上,很难“与时俱进”。即便做出个别出众产品,但很快就被“复制”,知识产权保护跟不上。

  马啸举例说,环县的“道情皮影”,是一种从窑洞中走出来的炕头戏,唱腔很独特,创新的余地也很大,可以参照“华阴老腔”的那种创新,结合现代音乐元素,比如融合摇滚乐、交响乐等来进行二度创作,将古老和现代相结合“活态传承”。

  马啸表示,高校也是传承非遗文化的主阵地,能够把学理上的研究,产品的开发和企业联合生产甚至营销深度融合,高层次地将产品品牌化。另外,学校还计划申办“文化遗产”专业,培养大量人才来“抢救”濒危的非遗文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主任王可介绍,目前,传统非遗文化产品形式较为单一,在造型、图案、色彩等方面需要融入现代设计元素,让非遗产品从传统走向时尚,通过创意让年轻人喜欢并接受非遗产品,真正实现“非遗文化产品”向“非遗文创产品”转型。

  “非遗文化产品走向世界,需要一个清晰的文化定位,更需要一套完整、科学的视觉系统设计。”王可说,这涉及到非遗文创产品的类型规划、商标、包装等,以及运用相应的新媒体的宣传手段,让“老”的文化遗产成为“新”的文化资源。

  曾带着庆阳香包登上美国哈佛、耶鲁大学等名校演讲的刘兰芳,在当地非遗传承馆里,她向宾客不断介绍展示自己和团队研发的“新产品”,这些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浪漫时尚元素的香包,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青睐。

  作为庆阳香包绣制省级非遗传承人,刘兰芳说,“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开发不同类型的产品”,才能满足现代国内外年轻人的需求。

  据悉,本次研讨会暨传承人对话活动由甘肃省文化厅主办,庆阳市文广局和西峰区文化馆承办,旨在通过对话互动,推动非遗传承人与有关方面交流,相互砥砺启发,提高对非遗项目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各方的交流融合。以此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给传承人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引导供给和需求相衔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融入当代生活。(完)

相关推荐

寻踪海派觅影非遗,在进博会品“潮”起来的宝山非遗

第七届进博会新闻中心“上海非遗客厅”老香斋产品其中,来自宝山区的非遗项目老香斋茶点制作技艺,带着LASER&MANTA联名礼盒亮相“上海非遗客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寻踪海派·觅影非遗》老香斋黄油蛋卷图《寻踪海派·觅影非遗》卡牌“上

资迅 67 2025-06-28

石家庄学院:让古老的非遗文化与青春力量碰撞出火花

课堂上,石家庄学院注重将非遗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深度融合,鼓励学生设计开发既保留传统韵味又契合现代需求的非遗作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非遗传承热情。“当非遗走进生活,我越来越发现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美。

资迅 86 2025-06-26

南园街道南华社区开展“老手艺,新邻居”非遗系列文化活动

陈歆彤)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南园街道南华社区以民生微实事为基础,精心策划并开展“老手艺,新邻居”非遗系列文化活动。一位参与活动的居民赞叹道:“年轻时只听说过这些老手艺,没想到现在能亲手尝试,既能学知识又能

资迅 115 2025-06-20

非遗文化中的国色天香—绒花,创新与文化传承,"飞入"寻常百姓家

绒花,这一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在今天又焕发出新的光彩。传统手工艺品的延续重在守正创新,是将多元文化与工艺相结合。工艺美术是流传于民间,在竞争、冲突与融合下推动向前的活物,而不应只是被收藏在博物馆里,这对传统手工艺来说无异于抹杀。

资迅 78 2025-06-18

探访黄河展馆,感悟文化传承

共绘传承梦”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文化馆,探索黄河流域文化,发掘传统精髓的神韵魅力。晨光熹微时,“賡织”——守艺人非遗传承实践团来到黄河文化馆,在展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同学们有序进入的展馆进行参观。随后,实践团顺着黄河在东营流过的痕迹先后参

资迅 71 2025-06-10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