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通过创新传承民族“非遗”,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实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层次融合,也带领当地居民走向富裕。
今年春节,很多游客选择来风光秀丽的丽江泸湖畔沽探访世代居住于此的摩梭族人和摩梭文化。
摩梭人至今保留着母系氏族社会习俗。摩梭手工纺织和闻名的“走婚”习俗一样,是遗存至今的原生态文化样式。当地女子从小学习织麻、纺麻、捻毛线、绣毛毯、编腰带,这些是摩梭女必须掌握的手艺。
白天劳作,晚上纺织,生活继续着,日子却没有任何起色。“这样的日子不行,得找个出路。”20多年前,摩梭妇女阿七独支玛不甘心梦想在周而复始的劳作中被消磨殆尽,萌生了拓展传统手工纺织技术的想法。如今,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她带领村里的妇女们找到了一条依靠手工纺织走向致富的路。
而在云南,活跃着一个又一个“阿七独支玛”,她们通过创新传承民族“非遗”,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实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深层次融合。
靠手工过上好生活
“2001年春节,一位来自日本的客人在看到我们的纺织品后,对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赞不绝口。经他介绍,日本福岗市博物馆专程派人来到村里,买了两套摩梭服装陈列在博物馆内。”阿七独支玛说,这次偶然的机会给了她把摩梭传统手工纺织品带出去看世界的决心,“我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让村子里的女性同胞都能依靠纺织过上理想的生活。”
村里25岁的独支拉姆,2004年外出打工,当时每月仅有五六百元的收入。她说,自从跟随阿七妈做手工纺,月收入可达1000多元,不但增加了家庭收入,重要的是还可照顾家庭,再也不用背井离乡,“让姑娘们回来,摩梭人母系家庭才能稳定和延续。”除了挣钱,阿七独支玛还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开始的几年里,对于永宁的摩梭人和其他各民族妇女来说,手工纺织仅仅是解决温饱问题时女性的一项生存技能。但这种改变是很明显的,因为这些手工,村子里头也有了大学生。有些家庭要照顾老病的亲人,也全靠这不定期的微薄收入。只是跟机器相比,这项生存技能显得优势不足,尤其是在充满浮躁的旅游消费市场,愿意停下来了解摩梭手工,并为此支付更多钱的人不多。
她们的焦虑不无道理。此前在丽江古城里,机器围巾仅卖20元~40元/条,手工围巾要卖到60元/条,这导致手工围巾大量滞销。
在民族文化中找出路
为了应对这种危机,重新找到一条出路,阿七独支玛和他的儿子阿七尼玛次尔费了很多心思。
阿七尼玛次尔作为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后就回到村里进行摩梭人非遗手工制作流程的收集和整理。他想用自己的努力为摩梭人的传统手艺留下可追溯的历史印记。
经过8年的努力,阿七尼玛次尔目前工作的泸沽湖摩梭文化研究会已经帮助摩梭人建立了一个摩梭手工手艺展览室。在对抗机器复制方面,他在摩梭文化研究会的帮助下,找到12个摩梭图案。这12个图案作为新一代摩梭手工织品的标准图案已经注册版权,获得了各种法律和文化上的出生证明。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十二个跟摩梭人传统生活有关的图案只能手工织,机器织不了。
“如今,重新回头来看待自己的价值时,发现自己吃亏的原因,原来是完全忽略了摩梭手工除凝结了摩梭女性的汗水之外,还应该具有文化的附加值。”他说。
阿七独支玛说,她过去只知道“文化”就是“读书写字”(汉字),现在发掘摩梭人的手工技艺也是“文化”。显然,阿七独支玛如今致力于传统手工的事业,得益于对“文化”的观念转变和信心的建立。
找到非遗元素的接入点
浸透温度的白族扎染、巧夺天工的乌银走铜、傣族手工古法抄造纸术到闻名遐迩的鹤庆银器、彝绣服饰。云南是民族艺术的宝库,刺绣、银饰、斑铜等手工艺品无不凝结着传统手工艺人的审美观念与思想情感。
近年来,云南省各地通过创新传承民族“非遗”有益尝试,将非遗元素成功“嵌入”现代生活,通过多种形式,在“食、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实现非遗与旅游的深层次融合。通过合理利用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项目,推进非遗融入半山酒店等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建设,实现非遗与旅游要素“住”的链接;依托传统工艺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加强文创产品研发,全面推动以“金、木、土、石、布”为代表的特色文化产品向新型旅游商品过渡,实现民族手工与旅游要素“购”的链接,让非遗“活”起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
保山腾冲高黎贡文化创意产业园邀请手工非遗大师入驻,以皮影、土陶、藤编、纸伞、抄纸、布鞋、阿昌织锦为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游客“零距离接触”,通过“非遗+”活态传承发展模式,将非遗及其衍生品与现代生活和市场接轨,致力于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成为市民游客“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隐藏在都市商圈的昆明顺城拾翠市集,市集上的云南礼品主题专区有华宁陶、竹藤编、扎染等非遗产品;特色文创产品则把官渡古镇、讲武堂、大观楼等昆明标志性建筑以及汽锅鸡、炸乳扇等云南特色美食融入创意商品,让消费者带走关于云南、关于昆明的时光和片段。
“让民族文化手工在现代生活中绽放出迷人光彩,就必须找准与当代人需求的连接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旅游业的兴起,城镇游客增多,当地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不断开发,扩大了传统手工艺的市场。工艺美术的繁荣同时还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发展,诸如一些房地产、物流、食品、旅游等行业也加盟到工艺美术这个行业,极大地刺激了民族传统手工艺的发展。
2025年山东非遗美食嘉年华上,淄博通过展览和现场展示,将齐鲁饮食文化的魅力全方位展现给游客。此外,淄博还将非遗元素融入景区开发,周村古商城的花灯会和非遗体验活动,让游客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淄博的七项非遗美食上榜,不仅
在广东,可以观美景叹美食。梅州、中山、清远的非遗展和民俗巡游活动各具风采;潮州镇海楼上演潮州大锣鼓、英歌舞、舞龙舞狮等独具岭南韵味的文化节目;广东省博物馆国庆期间延长开放时间至18时,并推出“粤博里的中国红”等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打
河北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且风景优美的省份,它的食物也是吸引了不少游客慕名而来,所以各位有旅游想法的朋友,河北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哦。河北十大特色美食:详细介绍:说到鲜花玫瑰饼大家第一个可能会想到云南,但其实早在康熙年间,玫瑰花饼在河北地区就已经
非遗传承日在互动体验中,游客们将触摸千年的文化脉络,在市集的烟火气中续写匠心故事。在享受娱乐休闲的同时,游客们还可以在不同的院落中欣赏古琴、香文化和曹氏风筝展览,充分体验大观园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这个五一假期,来大观园尽情享受这场传统与现代交
第七届进博会新闻中心“上海非遗客厅”老香斋产品其中,来自宝山区的非遗项目老香斋茶点制作技艺,带着LASER&MANTA联名礼盒亮相“上海非遗客厅”,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寻踪海派·觅影非遗》老香斋黄油蛋卷图《寻踪海派·觅影非遗》卡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