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特约|增城小镇建首个非遗榄雕博物馆,以文促旅以旅富农

资迅| 2024-01-28| 0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在脱贫攻坚的基础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擘画了中国乡村发展的美好未来,把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也成为广东今后五年深化落实的九项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以“促消费·共振兴”为主题,启动“2022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活动,将走访广东15个特色村镇,深调研乡村旅游、预制菜产业园、生态农业、乡村民宿等,发掘一批广东“三农”发展的鲜活故事、美丽乡村建设的经验成效,展示各地乡村发展的新模式和新前景。

9月26-27日,南都·湾财社携手国台酒业发起的“乡村振兴广东实践深调研”第四站走进广州增城,走访农科小镇、云水间人文小镇、乡丰特色水果产业园、倚丰综合营地、德叔农产品公司等案例,涉及农业生态养殖、乡村文旅、研学旅游等内容。

“十一假期的房型都被订得差不多了,热门房型提前一个月基本都订完了。”9月26日,“广东实践 乡村振兴”调研团来到广州市增城区云水间人文小镇调研,坐落在广州增城区增江江畔的彼岸云水间民宿已经进入了“国庆黄金周时间”。

作为增城引入社会资本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实践之一,当前,由增城乡村振兴基金投资建设的文旅项目—云水间人文小镇正如火如荼建设当中。经过4年的改造建设,作为项目一期的正果镇微改造示范工程,彼岸云水间民宿已经完成从旧工厂到野奢“网红民宿”的蜕变。

旧工厂改建的网红民宿。

“文旅市场能把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做很好的融合。”广州云水间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广州市民宿协会副会长李青青对调研团介绍,“我们以‘广东小阳朔’的概念来开发整个小镇,希望把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落实到实体项目里来。”

“广东实践 乡村振兴”调研团来到广州市增城区云水间人文小镇调研。

首个非遗榄雕博物馆,特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云水间人文小镇是由政府指导,通过乡村振兴基金的“基金+园区”投资模式,由乡村运营团队下沉乡村,陪伴式孵化的样板文旅项目。为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的发展目标,该项目正围绕“乡村文旅度假”“乡村演艺”“乡村产业孵化”三大核心,旨在打造以艺术为链接,以文化为基底,以旅游为抓手,以扶持乡村产业为内核的艺术文化创意园度假区。

区位优势是云水间人文小镇项目的一大亮点。调研团在走访中了解到,由于地处广深莞2小时交通圈内,加上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坐拥一线江景、日落,以及距离正果老街不到2公里的优势区位,云水间民宿每逢假期都会迎来不少广州等周边城区的亲子家庭入住,俨然已经成为大湾区城市“绿肺”和旅游后花园。

为了打造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据介绍,项目二期拟创建艺术文创园区作为文艺文化资源通向乡村的窗口,将包括广州首个榄雕博物馆、多功能美术馆、文创商铺、江畔艺术清吧、阶梯演艺广场、艺术家众创空间、乡村产业孵化中心等功能分区。其中,首开的“榄雕博物馆”作为首例落户乡村景区的非遗博物馆,是非遗文化大步迈进市场化的重要尝试。

榄雕博物馆效果图。

“之所以建设榄雕博物馆,主要看重几点。”李青青对调研团提到,一是具有国家高度——榄雕是增城区唯一的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具有在地温度,橄榄在增城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千亩榄林,是特色农产品;第三具有市场深度,任何没有市场的项目都是不具备生命力的,“目前大部分非遗项目很难实现艺术变现,我们想通过文旅这种具备人流属性的市场,将艺术与商业产业资源做整合,开发成体验项目,甚至活化形成乡村文旅文创产品。”“将乡村文旅与榄雕产业结合,通过三产融合带动第一产业,也能解决一产难以走向市场的问题。”

据了解,榄产业的发展,涉及艺术、生活、文创等方方面面,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全国榄产业缺少整合资源的平台,这便是机会所在。今年7月,云水间人文小镇举办的“榄产业市场深度研讨会暨签约仪式”,被视为小镇规划“一带一区三产业”中的一带“榄文化非遗示范带”的打造中基于榄的市场的深度研讨。

李青青表示,“榄文化在很多地方都有,但都是分散的,我们结合本地资源和引进的外地榄雕艺术品,借助博物馆这样一个具有行业公信力的平台视角,将榄文化集中展示给公众,既能将非遗艺术活化入乡村文旅中,又能吸引、促进全国榄产业资源整合,打造榄文化全产业链集聚性景区。”据悉,未来,小镇会继续发挥平台作用,以榄雕博物馆为依托,用研学教育,乡村演绎等多样形式,把榄文化打造成影响全国的文化名片。

农商文旅融合渗透,观光游转型深度体验模式

民宿是开发云水间人文小镇项目的基点。疫情以来,乡村游连同本地游、近郊游成为出行主流。有业内人士认为,消费者对乡村游的诉求已经从过去的“观光型”转向“度假体验型”,现在的乡村游进入了以乡村民宿为核心的新阶段,而民宿很适合在地文化的结合和新业态的延展。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乡村民宿的角色正愈发受到重视。

今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等10部门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深入挖掘文化文物资源,充分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丰富乡村民宿文化内涵。积极吸引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企业、能人创客等多元投资经营主体参与乡村民宿建设。发挥乡村民宿就业渠道多、方式灵活等优势,鼓励和引导村民参与经营服务,提升劳动技能,促进增收致富。

调研团注意到,地域特色文化便是小镇规划亮出的“一张牌”,比如每逢周末、节日等时段定期引进乡村剧目展演、举办乡村音乐会、中秋节灯会等乡村文化活动,吸引各方游客,从而实现乡村文化演艺与乡村旅游度假、乡村产业孵化三板块的相辅相成。在李青青看来,把非遗文化、夜经济活化到乡村建设中,是破解乡村民宿同质化的一种探索路径,而“民宿+特色文化”的模式,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其实民宿是一个流量比较外扩的场景,我们的客人来自大湾区各个地方,具有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所以依托于民宿这个固定的流量基础,毗邻建立博物馆,既能丰富住宿的体验感,也能活化本地特色文化元素,比如把榄雕转化为一个能够流通于文旅市场的文创产品。”她总结称,“在一个地方开发一家民宿,能尊重当地的文化,这样才能形成深层的辐射效应,带动当地产业发展。”

广州民宿行业协会会长戚兴华曾表态称,“乡村民宿是盘活乡村生态资产的聚集器、转化器和放大器,通过乡村民宿,乡村打造了全新的消费场景,把闲置的资源变成有价值的资产,可以充分挖掘‘民宿+旅游’的潜力,让乡村旅游的魅力叠加,助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乡村民宿为本地创造了更多新的就业机会,也是专业人才引进的一大窗口。李青青告诉南都湾财社调研团,民宿本地员工占到80%以上,除了高级管理层是引进的旅游业专业人才,其他全部都来自本地。在培训上,会基于民宿协会等平台背景资源,联动文旅局、行业协会出台一系列民宿从业者的培训课程,“以点带面”培养乡村文旅人才。据悉,正在规划建设的云水间人文小镇3期也会引入乡村运营人才学院,并规划研学民宿,以摆脱乡村旅游对“周末经济”的依赖。

企业点评

国台酒业:结合地标性特色文化赋能产业

在对云水间人文小镇的调研中,调研团围绕乡村三产融合、乡村民宿差异化发展、乡村特色文创产品打造等话题,与企业展开交流。调研团企业代表、国台酒业华南分公司总经理助理彭飞表示,在打造乡村小镇的同时,能够结合本地特色文化,做深度挖掘和产业赋能,是推进乡村振兴实践的一种很好的尝试。把一些具有地标性元素属性的特色产业,融入转化成文创产品,有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对于品牌拉动也是很好的尝试,能更好地传承特色文化。

策划:王莹

统筹:甄芹 陈养凯 田爱丽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傅晓羚

相关推荐

苏州望亭人民社区开展“探寻植物拓印 感受非遗文化”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感受非遗文化”实践活动,吸引了辖区十余位青少年的踊跃参与,共同体验非遗技艺“拓印”的魅力。活动现场,工作人员为孩子们讲述了非遗的含义及种类,介绍了“拓印”技艺的悠久历史,以及植物拓印的手工制作方法。非遗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

资迅 92 2024-05-08

非遗里的海南 | 石山民歌历史悠久题材广泛 家家户户都会唱

“石山民歌独具特色,在民间已经普及到40万人传唱。

资迅 57 2024-05-07

数字化赋能文化传承 让非遗“活”下去,“潮”起来

近年来,通过科技赋能等方式,非遗不断实现活态传承,让传统文化得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文明传承发展中形成的非遗没有被束之高阁,而是与日常生活建立紧密联系,才能让非遗真正“活”起来,“火”下去。近年来,数字化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非遗保护与传

资迅 115 2024-05-06

非遗演出 南京夫子庙新增一座“文化地标”

6月12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位于南京秦淮区钞库街21号的秦淮·非遗馆正式落成开馆。秦淮·非遗馆总面积约7400平方米,总展陈南京本地以及全国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5项。秦淮·非遗馆同时挂牌“南京市非遗体验中心”、“秦淮

资迅 72 2024-05-05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精选5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月9日至2月15日,随州市政府门户网站编辑部开展了关于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网上调查,旨在了解相关情况,收集意见建议,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非物

资迅 145 2024-05-03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