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的非遗故事|左卫太平鼓

资迅| 2024-01-28| 0

摘要:左卫就是张家口市怀安县的左卫镇,是明长城在张家口区域的一个重要军堡。左卫太平鼓起源于明朝,兴于清朝,是当地群众向往太平安乐而制作的一种民间打击乐器,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张家口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 左卫太平鼓

左卫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左卫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后来成为明长城宣府镇辖区的军堡。左卫太平鼓是长城沿线具有代表性的传统舞蹈。

老艺人王耀先制作太平鼓。

据史料记载,太平鼓原为满族打击乐器,明代传入关内。清代在华北地区广为流传。左卫的太平鼓,开始是富家子弟玩耍的一种工具,后来传播到普通老百姓,经过当地艺人的再创作,使之不断完善,成为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舞蹈形式。日本侵华时期,人民在日寇的铁蹄之下艰难度日,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太平鼓也随之销声匿迹。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庆祝解放,左卫的太平鼓艺人走出庭院,来到大街上,加入了游行的队伍,太平鼓从此重新壮大起来。解放初期,太平鼓一度处于鼎盛时期,每遇重要节庆活动,都有太平鼓表演。

左卫太平鼓样式。

太平鼓既是乐器,也是舞具。表演时以太平鼓配合舞蹈动作敲击,边敲边舞。有单人、双人和集体等多种表演形式,通常在农历正月新春或元宵佳节的喜庆活动中表演,是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鼓圈与铁柄相连,柄上套有铁环及铃当,摇动能发出嚓嚓响声。咚咚的鼓声、飘舞的红缨,更增添了节日气氛。太平鼓在当地的岁时民俗活动中很吸引人,百姓们击打太平鼓更是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期盼。打太平鼓不仅可以烘托节日气氛,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折射出左卫一带的节庆习俗。

左卫太平鼓传承人王占富现场指导。

左卫太平鼓通常是由艺人们自己制作,制作程序主要是三个步骤。一是先找3厘米厚的铁板,剪成2厘米宽、116厘米长的铁条,弯曲焊接成直径为37厘米的圆形铁圈。过去没有电焊,都是在铁匠炉打制。二是找一根直径为2厘米、长50厘米的铁管,焊接到圆形铁圈上,作为太平鼓的把柄。在柄端30厘米处,按圆周均匀分布焊有四个半圆形铁环,每环上各套着2至3个直径8厘米的小铜片。鼓柄下端缀一个红色缨穗,这个主要是装饰作用。三是在以铁制成的圆圈上,先裱一层麻纸,横竖绷上几条麻,再裱上三层麻纸,晾干后形成一个硬壳。里面的麻纸,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更耐敲,延长使用寿命。四是在裱好的鼓面上,用彩笔绘上“太平”“吉祥”“五福捧寿”等字样和图案,以起装饰和美化作用。五是鼓棰也叫鼓鞭,鞭长44厘米,用竹条加火烤成勾状,末端也缀上缨穗作为装饰,以勾背击鼓。

左卫太平鼓表演。

从长城沿线设置军堡,大量南民北移开始,到隆庆和议后长城关口蒙汉贸易兴起、发达,怀安民间艺术逐步融汇了各地的民俗习惯,通过传承、再创、演变的过程,塑造出怀安民俗的整体特色,左卫太平鼓是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优秀长城非遗文化代表。

相关推荐

菰城纪丨非遗《渔翁捉蚌》,彰显民俗艺术魅力

本期我们一起走进非遗舞蹈——《渔翁捉蚌》。它的表演风格独特,是民间舞蹈极罕见的类型,体现了湖州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和不凡的艺术创造力。2014年弁南小学成为《渔翁捉蚌》非遗项目的传承基地,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并开始学习这个舞蹈,把承载着乡愁的

资迅 84 2024-04-27

河北秦皇岛:长城脚下话非遗

↑2021年9月15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拍摄的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期间热闹的古城。↑2021年9月15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天下第一关景区,家长带孩子观看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长城之美

资迅 134 2024-04-26

2023年广东非遗周暨佛山秋色巡游活动盛大开启:民俗盛会燃动全城 万人空巷共醉秋

今年秋色巡游活动设“食·非遗”美食展、祖庙秋祭、乡饮酒礼、秋色赛会、秋色巡游、“听见·非遗”音乐会、新疆伽师县艺术团专场演出七大板块,以狂欢盛会燃动全城。

资迅 65 2024-04-03

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完成展览提升工程

为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展陈、提升展览效果,进一步做好文物保护和利用工作,连云港市民俗博物馆积极争取到2019年国家补助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展陈提升专项资金。改造后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包含连云港市民俗陈列、连云港市非遗陈列两个基本陈列

资迅 51 2024-04-02

[孙正国 熊浚]乡贤文化视角下非遗传承人的多维谱系论 · 中国民俗学网

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构成了非遗传承人研究的基本命题[注]。基于此,本文以乡贤文化为观照点,将传承人还原到乡村文化传统之中,运用民俗谱系学方法,思考新时代如何界定传承人内涵、如何理解传承人价值,为国家非遗保护的文化使命回归人的意义提

资迅 60 2024-03-17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