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全的展示,你了解一下

资迅| 2024-01-28| 0

赏非遗盛宴,淘非遗好物,品非遗魅力。6月11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及“非遗在身边”活动正式启动。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的项目有182项,位列全国三甲。我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依托这块富矿,在不断的技术创新、产业扩展中谋求发展。

左权开花调

左权开花调,流行于山西省太行山区的民间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6年5月20日, 山西省左权县申报的左权开花调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11月12日,左权开花调入选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董永传说

董永传说,是中国流传的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6年5月20日,山西省万荣县、江苏省东台市、河南省武陟县、湖北省孝感市联合申报的董永传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长治八义窑

长治八义窑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八义镇红绿彩村,这里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交通发达。

2012年长治八义窑红绿彩陶瓷文化有限公司成立并启动了红绿彩瓷器生产项目,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八义窑火再度兴盛,红绿彩瓷连获国家大奖;

2021年5月八义窑红绿彩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2022年1月八义窑新产品入选国家外交部外交物质采购目录。十年耕耘,十年拼搏,靠着满腔情怀,靠着“大国工匠”精神,八义窑在新时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五台山佛乐

五台山佛乐,流行于山西省五台县五台山一带的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五台山佛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部分,是音乐艺术与宗教相结合的产物,被认为是北方佛教音乐的代表。2006年5月20日,五台山佛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晋 剧

晋剧,汉族地方戏曲,山西四大梆子剧种之一,又名山西梆子。因产生于山西中部,故又称中路梆子,也称为“中戏”, 晋剧特点是旋律婉转、流畅,曲调柔美、圆润、亲切,道白清晰,具有晋中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自己独特风格。

2006年05月20日,晋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秧 歌 戏

秧歌戏是在中国广泛流行的一种传统戏曲艺术,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中国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

2006年5月20日,秧歌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路梆子

北路梆子是山西省忻州市的传统戏剧,又名“上路戏”,大约形成于16世纪中叶,19世纪初叶已趋成熟。流行于山西北中部、内蒙中西部、河北西北部及陕西北部,是华北地区较有影响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

2006年5月20日,北路梆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锣鼓杂戏

锣鼓杂戏,也称“铙鼓杂戏”、“龙岩杂戏”,是山西省、河南省的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锣鼓杂戏的唱腔音乐体制为吟诵体,以吟为主,间以散文念白。锣鼓杂戏的伴奏乐器没有弦乐,而以大锣大鼓为主。2006年5月,锣鼓杂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

杨家将传说

《杨家将传说》是西北地区一种以民间说唱方式表达的文学。说唱版《杨家将传说》在山西出世,添补了中国汉族史诗上的空白。杨家将传说于2008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9年11月,杨家将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

上党八音会

上党八音会是山西省晋城市的传统音乐。上党八音会是一种汉族民间吹打乐,在山西省东南部于长治、晋城一带广为流传。2006年5月20日,上党八音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6年,上党八音会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孝义皮影戏

孝义皮影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中国皮影戏的重要支派之一,因流行于山西省孝义市而得名。据专家考证,孝义皮影起于战国,是中国最早的皮影发源地之一。

2006年,孝义皮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推光漆器

平遥推光漆器发源于山西平遥,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大漆器具,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其外观古朴雅致、构造精细、漆面光洁,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环保无毒抗虫蛀,耐热防潮,经久耐用,为漆器中之精品。

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忻州古琴

忻州古琴依托非遗传承人杜威创建的静乐县承弦堂古琴工作室,通过传承、挖掘、抢救、保护、收集整理,出版了《古琴漆艺》《古琴制作技艺》等书籍,搭建工坊就业平台、创建漆树园基地,扩展了忻州古琴传承、保护和市场运作,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入选2022年山西非遗十大优秀保护实践案例。

文水长拳

文水长拳,又称左家拳, 其精髓为“十路蹚腿”。这些腿法涵盖了现代搏击中百分之九十五的腿法,故有“文水长拳,三只手,神鬼见了也发愁”的俗语,各路习武者登门与文水长拳弟子切磋,无不心悦诚服,皆感到文水长拳的博大精深。

如今,文水长拳已通过设立分会、建设非遗传习所、定期展示、列入学校必修课等形式,在文水及周边县市广泛研习传播

东湖老陈醋

东湖老陈醋采用递进熏制、套淋结合,增酯添色加香的工艺,使用“夏伏晒、冬捞冰、贮陈老熟”隔年陈酿技艺,是守正传统技艺并不断创新的典型代表。

正如中国酿造业泰斗秦含章先生所说:“东湖老陈醋的酿造工艺是中国最好的酿造工艺,是世界酿造业独有工艺。”

平定刻花瓷

平定刻花瓷非遗博物馆”于2019年4月开馆,非遗馆突出“静态看历史,动态讲传承”的优势,充分展现出陶瓷文化的历史性,非遗技艺的独特性,以及非遗传承多元化的新思路。

“收徒多渠道,非遗进校园”,结合当地“书院文化”和“陶瓷富民产业”战略,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晋南威风锣鼓

晋南威风锣鼓富有“天下第一鼓”之美称,传承时间久远,传统曲牌丰富。鼓励传承人运用5G时代新型推广模式,开展直播教学与推广活动,积累粉丝近200万,并在2021年7月将晋南威风锣鼓纳入了上教版全国高中音乐课本。如今,晋南威风锣鼓活态传承形成常态,非遗之花开遍大江南北。

汾酒

汾酒是一种以粮谷为主原料酿造的中国烧酒,是中国传统名酒,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属于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2006年,汾酒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推荐

中国非遗大数据中心(中国非遗数据库)合署办公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办公室(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办公室)北京华夏源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史料编辑办公室)北京当代东方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北京华夏记录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中国非遗记录工程办

资迅 81 2024-05-22

值得体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蜡染

蜡染,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中国56民族文化网手工基地,非遗艺术课程创新设计师,一直专注打造中国民族文化从事民族文化的传播事业,主张民族文化传统手工体验互动的教育服务,寻找匠人精神,以娱乐及生活方式的形式来传播民族文化。

资迅 115 2024-05-18

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

记者15日从市政府获悉,西安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陶埙演奏技艺等37个项目列入其中。

资迅 119 2024-05-17

专题丨“走进非遗展示馆”系列之十: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

温州市非遗馆展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展陈方式: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温州市非遗馆在展馆规模和空间设置等方面,跟全国其他地区同级城市的非遗馆相比,已逐渐失去优势,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急需独立建馆。

资迅 79 2024-05-17

骄傲!了不起的山西非遗!

作为中国的历史文化大省,山西有大山大河之形胜,更有地方韵味十足的非遗技艺。平遥推光漆器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四大漆器之一。山西省有18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非遗宝库。了不起的非遗文化!了不起的传承人!

资迅 118 2024-05-13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