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早报 记者张小海
提起潍坊,人们第一个想到的恐怕就是风筝了。作为世界风筝之都,潍坊拥有两千多年的风筝制作历史,是中国三大风筝派系之一,与京、津风筝齐名鼎立,享誉中外。潍坊风筝是山东潍坊传统手工艺珍品,民间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潍坊风筝不仅是一种娱乐玩具,更是一种艺术品和文化符号,走出国门潍坊风筝:从民俗到非遗,这个城市让风筝飞向了世界,走向世界。
记者在潍坊市寒亭区的一家风筝工作室看到,这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风筝,有硬翅风筝、软翅风筝、串式风筝、板式风筝、立体风筝、动态风筝等。这些风筝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人物、飞禽、鱼虾、文玩器物、历史人物、神话传说等等。这些风筝都是由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亲手制作的。郭洪利出生于一个风筝世家,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扎制风筝的技艺。“小时候没有什么玩具,就是自己扎风筝玩。”郭洪利说,他对风筝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感情。
郭洪利告诉记者,他坚持传承和创新潍坊传统风筝的技法和特色。他选材讲究,只用生长五年以上的竹子做骨架;他造型优美,用“竹条即线条”的理念设计扎制;他扎糊精巧,用中国传统建筑中运用的榫卯结构减少竹线互搭交错点;他形象生动,用工笔绘画的技法描绘出细致的纹理和色彩;他起飞灵活,用力学原理调整好平衡和稳定性。郭洪利还不断挑战扎制极限,曾成功扎制了一只只有1元硬币大小的沙燕风筝和一只瓜子大小的金鱼风筝,并成功放飞。
郭洪利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并被文化和旅游部选为“欢乐春节”外事礼品发往170多个驻外机构。他还与国际知名品牌诺基亚、匹克等合作推出了融合了风筝元素的产品。“我希望通过这些合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潍坊风筝。”郭洪利说。
除了郭洪利,潍坊还有许多优秀的风筝艺人和企业,在传承和发展潍坊风筝方面做出了贡献。据了解,目前潍坊市有从事各类风筝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200余家,年产值达2亿元以上。其中70%以上的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潍坊市还每年举办国际风筝节等活动,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赛。
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张建军表示,潍坊市将继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支持优秀传承人开展创新活动,推动非遗与现代文化、旅游、教育等领域融合发展。同时,将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加大对非遗项目的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和喜爱潍坊非遗文化。
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14年以来,‘文化慰民•新春送暖’这一属于‘淮海’文化品牌的敬老慰老活动已历经十二年,这份让‘淮海人’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的初心始终未变。
春节期间,福建游神和“潮汕英歌舞”火爆出圈,引发人们对非遗技艺、非遗文化传承的新一轮关注。福建游神和潮汕英歌舞这类民俗活动的火爆出圈给我们提供了更多传承非遗文化的先进经验,我们需要在保持其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让古老的民俗文化跟
3月公共文化服务日来了,民俗文化演出(地点:石泉村文化礼堂)前程似锦”送戏下乡新春文化嘉年华主题活动(地点:管埭村文化礼堂)幸福闹元宵”(地点:红山村文化礼堂)前程似锦”新春文化嘉年华(地点:塘南村文化礼堂)戏曲协会年终展演(地点:新川村文
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有207人确定为贵州省第五批省级非遗传承人。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福建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有1
昨日,笔者从区文化委获悉,荣昌区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涉及民间音乐、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体育、杂技等领域,《石工号子》等38个项目入选。其中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产业化开发价值,它们深深植根于民间,为